多学科协作创生命奇迹——7小时手术+72小时监护成功保肢重伤患者

    2月28日凌晨,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竞速的生命救援。一名46岁女性因左下肢遭工程车碾压、会阴部严重损伤,面临截肢危机。在创伤外科、骨科、血管外科、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接力救治下,历经7小时极限手术及术后72小时监护,最终成功保肢。这场救治不仅展现了现代医学的力量,更体现了医者对生命的敬畏与坚守。

凌晨急报:多学科联动启动一级响应

    2月28日6时15分,急救车刺耳的鸣笛声划破晨雾。一名左下肢严重损伤、意识模糊的患者被送入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外科。接诊医生回忆,患者伤情触目惊心,左下肢自会阴至小腿呈“脱套式撕脱伤”,会阴及肛门区域大面积损毁,皮肤肌肉如破布般垂挂,血肉模糊中隐约可见断裂的血管神经,情况十分危急。“立即启动创伤中心一级响应!”副院长胡成栋迅速集结骨科、泌尿外科、普外科、手术麻醉科等专家团队。抢救室内,医护人员飞奔的身影与仪器警报声交织,三条静脉通路瞬间建立,加压输血装置全速运转,800ml救命血液在10分钟内注入患者体内。“血压还在掉!血库告急!”输血科主任赵琰顶着压力,紧急联系市中心血站调配资源,为手术争取“弹药”。

生死时速:7小时手术重建“生命线”

    12时10分,患者经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。此时她已因失血4000ml,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一遍。麻醉科主任赵红雷与医生刘丽梅俯身紧盯患者颈静脉,在几近塌陷的血管中完成中心静脉置管,护士长姜天保带领手术室护理团队如精密仪器般运转:护士赵诗雨飞奔取血,张真真闪电清点器械,10分钟内备齐30余种手术器械、耗材。

    当副院长胡成栋的手术刀划开患者血肉模糊的创面时,所有人心头一沉,患者皮下组织像被绞肉机绞过一般,撕裂的非常严重,近2000ml暗红血块喷涌而出,血管断端缩进肌肉深处,肢体远端已无血供。“必须重建血运,否则只能截肢!”胡成栋与创伤外科赵文河主任、陈建伟主任俯身探查,骨科吴树瑞主任同步固定骨折部位。为定位深埋的血脉“生命线”,彩超室王东芹医生紧盯操作探头,在血肉模糊中锁定血管残端。

    手术中,患者因体位变动多次出现心率波动,甚至降至 40 次 / 分,麻醉团队紧盯监护仪,护理团队谨慎的固定患者身体,严防二次损伤。随着2500毫升红细胞与1700毫升血浆持续输入,输血袋在手术台下堆成了小山,经过7个小时的鏖战,大家硬生生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。 

72小时惊魂:二次手术化解截肢危机

    3月2日下午,ICU内再度拉响警报:患者左下肢血运急剧恶化,足背动脉搏动消失!“她才46岁,截肢意味着余生都要与轮椅为伴……无论如何,必须再搏一次!”副院长胡成栋果断作出决定,一场关乎患者未来生活质量的“保肢攻坚战”就此打响。创伤外科联合血管外科专家实施紧急血管支架植入+吻合口重建术。无影灯下,导丝在堵塞的血管中艰难穿行;手术台上,整个救治团队面临艰难的挑战在“绣花针上起舞”,当生命的血流重新奔腾的瞬间,手术室爆发出最温暖的掌声。

生命至上:医学温度托起尊严与希望

    截至发稿,患者左下肢血运稳定。这场跨越7小时手术+72小时监护+二次急诊手术的救治,不仅刷新了医院严重创伤救治的纪录,更彰显了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多学科协作的硬核实力。从院前急救的争分夺秒,到术中输血科紧急调血的雷霆行动;从手术麻醉团队在极限失血下的生命护航,到护理团队数日不休的彻夜守护,每个环节都铭刻着“永不言弃”的医者信念,也有力印证了医者“生命至上”的深层含义——挽救生命是底线,而让患者有尊严地生活,才是医学的温度与高度。

2025年3月6日 15:55
网站首页    新闻公告    学术动态    多学科协作创生命奇迹——7小时手术+72小时监护成功保肢重伤患者

快捷导航 

通知公告